10月25日参加了外研社和剑桥大学出版社主办的剑桥国际
少儿英语全国明星教师总决赛的评委。参赛老师青春逼人,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和付出令人感动。对我来说,难得的机会有这么完整的时间专心来看课评课,还能够听到其它专家对课程的点评,收获非常大。参赛的老师都非常优秀,孩子们和家长们如果能够遇到她们是很幸运的,然而,这些老师需要更加专业化的成长也是不言而喻的。
家长和老师们常常有机会观摩示范课,在短短20分钟内我们如何能够判别老师的专业性呢?有句话叫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家长看到老师上课很卖力,英文说得多,说得好,孩子们跟着唱,跟着跳,挺开心,觉得就是成功的一堂课。但这其中也许有一些误区。
1. 误区一:老师讲得越多越好。
语言学习的根本是技能学习,而不是知识学习,这个区别决定了学好语言必须learning by
doing(做中得学),光听老师讲,学生不练,老师讲得再好也不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所以好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能做的、能想的、能说的,都交给学生。同时,我看到老师在课堂上的互动模式总是老师对全班学生或者老师对一个学生,却很少有学生之间的小组或结对活动。其实,在全班性的练习和输出之前,小组和结对活动是必要环节,这样孩子们可以有内化所学内容的时间,而且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练习的机会,同时也为他们在全班的发言做好准备,让他们相互学习,更有自信。
2. 误区二:老师的英文越多越炫越好。
一般示范课都是针对低龄孩子,这意味着孩子的
英语水平还很初级。老师需要对课堂语言和任务要求有非常好的控制,目的是让孩子们听懂和理解,而不是炫耀自己的英文有多流利,或者水平有多高(比如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句型)。比如,老师说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nd find out what adjectives are used to describe
each
person(听录音,看每个人物是用的什么形容词来形容的)。这句话别说英文孩子们可能听不懂,就是用中文说,孩子们也许都不知道什么是"
形容词"。不如简单化:Listen,
Father is .... Mother is ... Susie is
...。孩子们就知道要听is后面那个词,又有图画配合,他们不会有理解障碍。老师适时地用中文讲解也是必要的。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意思是对老师功力的考验。
3. 误区三:老师讲的内容越多越好。
20分钟能够做好一个学习任务足矣。比如数字,或者水果名称,或者表达喜好。不是说塞的内容越多越超值,学生反而会消化不良,抓不住重点。另外,老师上课不需要对所有内容面面俱到,而是需要针对孩子的弱项重点突破。比如学发音,像/s/,
/p/,/t/这样的音对孩子来说不是难点,因为中文中有这些相似的读音,而且这些音和汉语拼音的发音也相似,所以老师并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在这些音上,而是给更多的时间重点练习中国孩子最难发准确的音。
4. 误区四:课堂越热闹越好。
老师让学生把正确答案贴到白板上,比赛谁最快;老师让孩子们唱字母歌,看谁的动作准;老师让孩子们念句子,看谁能越念越快。课堂看着挺热闹,但其实老师的关注点已经偏离了语言学习,成体育课了。
5. 要老师,不要教书匠
一个课堂活动的设计所包含的要素很多,其中,目标、围绕目标所展开的活动以及对目标是否达成的评估这三个要素是必不可少的。老师们都经历过培训,也看课,然后将学到的方法应用到课堂中,而且可以做到丰富、有趣、多样。但是,如果老师不知道这些方法背后的教学法原理,就会出现程式化和机械化的课堂,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没有达到学习效果,也不能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和课程内容的不同做出调整直至创新。
老师从模仿到超越是职业发展必经的一个瓶颈阶段,只有通过学习语言、语言教学方面的理论以及自己的不断反思才能够突破。看一个老师是否有成长空间,就是看他们对这样的学习是否有欲望,并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如果老师一味地停留在模仿阶段,机械地处理每一堂课,他们就只是一个教书匠,只能教书,难以育人,自己也很难在事业上有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