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兔英语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南京21000)

1,引言
语言是人们进行思维和互相交际的工具,思
维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反映客观事物的必由过
程,应该说,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表达要依赖于
思维,二者互为条件,达到表达思想、互相交流的
目的。
翻译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其功能与创作思维
一样,也应是为创造译文话语而选择恰当的语言
单位的动力。翻译思维越合乎逻辑,越易领会话语
的语义,从而为正确传达原语信息选择更为贴切
的语言表达形式。所以,翻译首先是运用语言进行
逻辑思维的过程,而且不同于原语创作,它是同时
运用两种语言思维的过程,它既包括抽象思维,也
包括形象思维。有的学者还认为应包含反映"创作
天赋"的"灵感思维",因此,翻译绝非仅仅是某两
种语言符号的交替组合。
近代翻译理论研究史上,中外学者较多地把
注意力集中在研究"结果",即语言效益,以及"结
果"的标准化方面,却忽视了翻译"过程"中为了达
到合乎标准化结果的思维手段。正如有的学者所
判断的那样:"人们进行翻译的思维过程又是极其

复杂的。从接收信息到分析、翻译、语言符号转移、
组织、调整,以至最后信息以另一种语言的形式输
出,要经过一系列繁复的程序。可是人的大脑活动
往往在一刹那之间自动地完成了这一过程,并没
有意识到所经过的许多繁复的程序。"(劳陇.
1989)正因为翻译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有的学
者认为"翻译可以说是人脑对语言、文字内涵的信
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传统的理论把语言看成
是思维的外壳。只研究外壳。不研究人的思维过
程,难以触及译学的实质。因此,开宗明义。译学的
主要任务是研究翻译过程中的内在规律以及翻译
中的思维方法"(董史良,1988)。有的学者指出:
"翻译技巧无疑是应当研究的。然而,如果仅仅停
留在总结各种翻译技巧的阶段,难免给人以隔靴
搔痒之感,总觉得欠缺了什么。有志于翻译的同志
们有必要把自己的研究更深入一步,运用思维科
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指导翻译实践"。(孙威
尔,1987)由于一切思维活动都是在大脑中进行
的,笔者将从双语词汇记忆模式中的二个理论假
设人手探讨双语词汇、概念记忆中的词汇联想和
概念传递模式之假设与翻译之关系,旨在进一步

完善翻译理论,为翻译教学服务。
2.双语词汇记忆模式中的二个理论假设
2.1双语平衡理论(或曰双语气球理论)(the
Balanced Theory or the Balloon Theory)
该理论认为:(1)大脑是一个秤盘,第二语言
数量上的增加会导致第一语言数量上的减少,也
就是说:当存储语言的气球一个变大时,另一个就
会变小;(2)两种语言就像两个气球一样存储在大
脑内。双语好比是存在于两个尚未充好气的或充
了一半气的气球之中,随着存储二语的气球变大,
存储一语的气球就会随之变小。
卡明斯(Cummis,1980a)的双语独立底层水
平模式(Separate Underlying Proficiency Model
of Bilingualism)认为:大脑中的二种语言各自独
立地执行其功能,互不转换,大脑若要存储其它语
言的话,其空间非常有限。然而研究结果表明:大
脑容纳语言空间有限的说法是错误的。许多结果
表明:大脑不仅有空间容纳二种语言,而且还有空
间容纳更多的语言。这种将大脑视为秤盘的说法,
即一种语言数量的增加将导致另一种语言数量上
减少的说法不妥。
双语独立底层水平模式认为:第一种语言和
第二种语言均存放在大脑的"气球"中的说法有缺
陷。因为:语言的特性在认知系统中不是分开存放
的,它们可以很容易地进行转换并且交互作用。譬
如:当老师给学生上西班牙语课时,所上的内容不
只是添加到大脑中接受西班牙语的部分;当老师
给学生上英语课时,上课的内容不只是添加到大
脑中接受英语的部分,也就是说用一种语言学的
课程内容可以很容易地转换成用另一种语言进行
学习。如:教孩子用西班牙语做乘法运算或教孩子
用英语使用词典可以很容易地转化为用其它语言
做乘法运算或使用词典。人们不必再教孩子如何
用英语去做乘法运算或用西班牙语使用词典。如
果学生对语言本身掌握得很好,那么学生很容易
用英语或西班牙语自如地运用数学概念进行数学
运算。正是由于语言的这种可互换性,人们得出了
一种称为共同底层水平模式的假设(Common
Underlying Proficiency M odel of Bilingualism )
(卡明斯,1980a)
2、2冰川理论(The Iceberg Theory)
该理论认为:人们可将卡明斯的双语共同底层水平模式用两个冰川的形式来表式。在表面以
上的部位,两个冰川是分离的,这意味着:人们在
进行外部会话交流时使用的两种语言明显不同,
但在表层下面,由于两个冰川溶合在一起致使两
种语言不能单独地执行功能,两种语言均通过同
一个中枢加工系统发挥其功能。
双语共同底层水平模式有以下特点:(1)不论
人们使用哪种语言,不论是在谈话、阅读、写作和
进行听力时,他们的思维均来自同一个中枢器。当
一个人拥有两种或多种语言时,其思维是整合的;
(2)因为人们有能力存储两种或更多的语言,因此
存在双语或多语的现象是可能的。人们可以相对
轻松地运用一种或多种语言执行功能;(3)人们也
可以通过两种或一种语言来培养信息加工技能、
认知功能。在校学习所取得的好成绩既可通过单
语渠道也可通过双语渠道很成功地获得;(4)孩子
必须充分掌握好在教室里所学的语言才能接受教
室里的认知挑战;(5)用母语或第二语言进行听、
说、读、写有助于认知系统的发展。然而,如果儿童
没有充分掌握好第二语言,那么他们的认知系统
将不能充分发挥。如果孩子们在教室里所学的第
二语言很差,那势必影响他们在学习复杂课程时
的质量和数量,势必影响他们的口头及写作能力
3.双语词汇、概念记忆中的词汇联想和概念
传递模式之假设与翻译之关系
当人们习得第二语言时,第二语言词汇记忆
是如何联结的?波特(1979)做了两种假设。词汇
联想模式认为:第二语言词汇与母语词汇有关,第
二语言词汇只有通过母语传递才能抵达概念层;
相反,概念传递模式表明:第二语言词汇可直接抵
达概念层。
最初测试这些模式可行性的人是波特(1984)
等人。基于这种假设:给图片命名需要运用概念.
他们将翻译和给图片命名进行了研究和比较。这
两种模式对将母语译成第二语言和用图片命名进
行了对比预测。词汇联想模式预测将母语译成第
二语言所需的时间比用第二语言命名图片所需的
时间短,因为图片命名需要抵达概念层而翻译不
需要抵达概念层。相比之下,概念传递模式预测:
翻译和用第二语言命名图片所需的时间几乎相类
似,因为二者要求进行类似的概念加工。波特和她
的同事发现将母语译成第二语言和用第二语言命
名图片所需的时间相同,所得出的结论支持概念
传递模式的预测。令人吃惊的结果是:不管第二语
言学习者说话的流利程度如何,同一概念传递模
式似乎适应于所有的人。

  • balloon [bə´lu:n] 移动到这儿单词发声 n.气球 (高中英语单词)
  • underlying [,ʌndə´laiiŋ] 移动到这儿单词发声 a.基础的;下层的 (英语六级单词)
  • iceberg [´aisbə:g] 移动到这儿单词发声 n.冰山 (英语六级单词)


文章标签:翻译  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