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恢复高考的这几十年,英语获得了和语文、数学同等的重视。中国又是"一考定终身",因此对于英语的教育从未放松过。细观今日,很多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英语培训机构遍地开花,中小学对英语的重视则更不用说。然而,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相关研究表明,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学习,很多大学生只会应付英语考试,能实现无障碍交流的人竟不超过5%。
在《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文章中,记者樊未晨细数了中国学生学不好英语的问题所在:
某个版本小学四年级的一篇课文是这样的: Simon: What do you want Daming?(大明,你要什么?)Daming: I don't know, what's a hot dog? Is a hot dog really a dog?(我不知道,热狗是什么?是真的狗吗?)Simon: No,it isn't a dog, it's a hot dog......
"在真实的生活中,九、十岁的孩子会有这样的对话吗?"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研究所副所长韩宝成质疑。
"其实,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改革,改来改去改的还是皮毛,没有进行根本的改变。"浙江省英语特级教师、金华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张春良说。教材和教学内容都太过关注听、说、读、写这些技能及语法知识,很少有深层次的探讨。
张春良说,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不仅仅是生存和技能层面,更多的是文化和文学层面。但是现在我们的中小学课本里基本忽略了文化和文学,把英语更多地当做应试工具来教了。
中国英语教育的问题在于过分死板、应试化,不注重实际运用,很多在英语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学生未必拥有同样水平的交流能力。因此,需要改革的不仅仅是英语考试模式,更重要的是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