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直率的室友
刚到英国时,为了节省开支, 我就和其他几个学生合租一套房子,我们各自拥有独立的卧室,客厅、厨房和卫生间共用。在我的室友中,除了我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其他人都是英国人。这对我来说可是个了解英国文化、快速融入新环境的好机会。
有一天,为了要参加一个国际学生的大型晚会,我下课后抱着书本匆忙奔回家,洗澡梳妆。"对镜贴花黄"之后,由于急着出门,我忘了清理浴缸中的头发。晚上回来后,同室的那个英国孩认真地对我说:"Linda,我知道你一定是有很要紧的事情着急出门,才忘了清洗浴缸的。这次我已经帮你清洗干净了,不过下次你可一定记得在洗完澡后花一点点时间将浴缸清洗一下呀。"我赶忙连声道歉,并保证下次一定注意这个问题。不过,私下里我忍不住嘀咕:不就是几根头发吗,怎么这么较真?这事儿要是发生在国内,就算是室友心里有想法,因同住一屋碍于面子,也不会当面这么说啊!不过,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深切地体会到:这个女孩的较真并不是单独的个体行为,而恰恰体现的是英国人真诚直率的一面。
那时候,为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每天熬夜做功课,早上贪睡不醒。为了不耽误早上上课,每天凌晨临睡前我会把闹钟、手机、电子词典等所有带闹钟功能的东西都定在不同的时间段,让它们早上依次响铃。我通常都是要等到所有能响的东西都响过后,才不情愿地从美梦中醒来,爬起来后,匆忙地抓上几片面包,抱上书本就往学校跑。在刚住进合租房子的那段日子,每天早上我在迷迷糊糊中都能听到其他房间的室友在我的闹钟响过之后,比我早一步冲进浴室进行洗漱。同时,门外隔一阵就会响起某位室友起来活动的声音,过一会儿又会安静下来。我心里觉得很奇怪:怎么英国人有这么奇怪的作息方式?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达芬奇式睡眠法 --活动一阵再休息十几分钟?终于,在我住进合租房子一周后的某天早上,当我百般不情愿地爬起来,准备去洗手间洗漱时,猛然发现对面室友的门上贴着一张纸,纸上用铅笔画了一个大大的闹钟,闹钟在夸张地颤抖摇摆着,闹钟旁边还写着一行字:再睡一会儿,马上起床!另一个房间的室友倚在门口微笑着对我说:"Linda,为什么你会有这么多的闹钟呢?难道你喜欢收藏闹钟?如果你需要有人叫你起床,我们可以每天早上敲门叫醒你!"我这才猛然惊觉,原来问题出在我的闹钟上,此时心中不禁暗自汗颜。如果不是那位哥们儿及时提醒,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打扰到了别人的生活。从此以后,每天早上都有室友敲门叫我起床,家的温馨在这些点滴中慢慢积累。现在,每当我早上懒得起床时,都会想起当年的室友。
体贴入微的酒吧老板
与一贯吃苦耐劳的中国人相比。英国人就显得懒多了。在英国,商店下午五点以后就会关门,想靠逛商店来消磨业余时间是不大可能了。如果想要在一天的工作结束之后休闲放松一下的话,英国人一般会去酒吧。在酒吧里,各色人等喝酒聊天,笑声不断,其乐融融。酒吧就像是英国人在家之外的另一个起居室,他们在这里放松地谈天说地。英国人的这一爱好带动了英国酒吧业的繁荣。酒吧就如英国社会的一个缩影,不但给各国留学生提供了打工机会,还能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英国的文化和生活。
刚到英国时,为了养活自己,我通过学校网站上发布的信息,找到了一份在酒吧做兼职前台的工作。我工作的酒吧规模很小,距离学校很近,跑步五六分钟就到了。在我去之前,酒吧里的工作人员只有三个人:老板夫妇和一个做全职工作的小美女。这个酒吧虽然规模不大,酒吧经营的酒水品种却很丰富,光啤酒就包括英国陈贮啤酒、黑啤酒、苦啤酒等近十种。说实话,以前在国内时我只知道啤酒就是beer,到了英国才知道beer只是个笼统的称呼,什么lager、stout、 bitter......说的居然都是啤酒。啤酒又分罐装的、瓶装的,还有从吧台上的"酒龙头"里直接接出来的鲜啤酒。吧台上齐刷刷的十几根"酒龙头"搞得初来乍到的我晕头转向,一时间不知道哪根"龙头"里会吐出什么酒。善良的老板娘怕我记混名称拿错了酒水,就在"酒龙头"内侧贴上各类酒品的名称,方便我随时查看,随时记忆,免去了我好多尴尬。老板夫妇的细心关照远不止如此。记得有一次,我去酒吧做早餐服务,因为头一天晚上在图书馆熬了个通宵,第二天早晨我又累又困,结果在等待服务的间隙,不知不觉在酒吧的长沙发上睡着了。一觉醒来,我四下环顾,很是尴尬和羞愧:怎么能在上班的时候睡觉呢?但醒过神后,我忽然发现在我面前的茶几上放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奶茶,原来是老板刚放的。老板娘还笑着对我说:"You work too hard."她的话瞬间化解了我心中的局促和不安,让我感觉到了异乡的温暖。
遵守社会秩序的公民
英国人的社会公德意识非常强。即使是在深夜,路口早已没有警察,也不会有人闯红灯;遇到行人或骑自行车的人,汽车都会停车,示意让行人或自行车先过。在当时,我认为这只能说明他们遵守社会秩序、尊重生命。慢慢地,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民族的品质。
一个周末,我和同室的英国同学一起在车站排队等车,准备去学校。天突然下起了大雨,但排列的队伍却一点也不乱,虽然走了一些人,但是大多数依然站在雨中按秩序列队等车。我一边在奇怪大家都喜欢淋雨吗,一边打算蹿到站台的雨阳棚下去避雨,想等公交车到的时候,再跑回原先我前面那个人身后排队上车。就在我刚迈步走向雨阳棚时,突然,身后的同学拉了我一下,并且指指正在排队的人群。我猛然意识到身后排队候车的人们正在以一种奇怪的眼神打量着我,此时我才明白:如果公交车来了,我再跑回原先自己站的位置,那就算插队了。我赶紧退回到队伍中老老实实在雨中排队。
英国人的社会公德意识根深蒂固,他们决不会因为客观环境的改变而不去遵守社会秩序。我常常为此感叹:如果在我们的社会中,每位公民也能像英国人那样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那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变得更加井然有序。
开放育人、严谨治学的老师
在英国学习和在国内上大学有非常大的区别。英国的教学方式既有自由开放的一面,又有严谨系统的一面。英国大学中的师生关系有点像是我们常说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们会为你介绍各种相关的理论体系和观点,有时候也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但在他们眼里,任何问题都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他们会教你用批评的眼光(critical thinking)去看待所有前人的思想,至于得出什么样的结论,那就看学生个人的修行了。那些讨老师们喜欢的学生,永远是敢于说出自己想法的学生,即使他们的想法有些可笑甚至不可思议。在英国的教学中,对一个问题的研究方法往往比那个问题的答案本身重要。现在,我经常告诉我的那些打算出国的学生:在英国学习要记住一句话--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在英国,老师永远不会告诉你要做什么,一切都是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绝对是"我的地盘我做主"。论文的题目也是由学生自己选定,老师只会针对你的论文框架和研究方法给出意见。因为受中国老师"填鸭式"教育的影响,刚到英国学习时,在得到如此巨大的"主动权"之初,我常常四顾茫然,无所适从。后来,随着对这种教学模式的习惯,我也逐渐体会到了这种自主学习方式的乐趣。
但英国大学的老师们留给我的印象绝不只是鼓励学生自行思考、包容学生古怪想法等"宽容"的一面,他们对待学术的严谨和评判论文的严厉也让我感受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