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岁宝宝如何
学英语关键点:感受不同语音、音素、人种
一个是开阔视野,一个是开阔孩子听力的敏感度。一个是眼睛,一个是耳朵,当然还有嘴巴:让他的嘴巴尝尝不同的味道,不同国家食物的味道。人们常说,4岁之前孩子的口味就确定下来了,如果你4岁之前爱吃什么东西,长大后,生病时,老了以后......总是还喜欢吃这种口味东西。
重要的是让孩子适应环境。给他感受不同人种、语言,吃不同的食物,这样孩子未来的适应性才更强。
3~4岁宝宝如何学英语的关键点
* 兴趣的激发
* 交际性的体验--自然的环境,有效的互动
* 语感的培养,如英语的语调、语速、节律等。
首先,兴趣的激发很重要。有一个孩子一开始不愿意
学英语。我曾看到过他妈妈在路上一个劲儿问:这个用英语怎么说,这个怎么说,这个怎么说呢?这个是什么?一路上都在这样问。孩子说我不说英语。
其实,这个妈妈
学英语的观念还是停留在当年英语老师教我们的方式。她把那种方式用在了教孩子身上。
说实在的,这种方法挺可怕的,从小就让孩子形成中英互译的概念。咱们刚才做了一个互动,知道
学习英语思维不能做中英互译。我们如果总这样问:这个书叫什么,这个桌子叫什么,如果你这样不断地重复,实际上你在刻意让孩子建立这样一个信号,就是书是book,电脑是computer,从小他脑子里面就是英语、汉语,英语、汉语对照的,而不是直接建立自己的英语思维。所以,我想跟大家强调,中英互译的确挺损害孩子的兴趣。
接下来还有语感的培养。比如语调、语速等等。3~4岁的时候,我觉得可以做得稍微刻意一点。我是怎么做的呢?比如大家都知道要看英语的动画片,听英语的儿歌,很多人也已经开始这样做了。我选动画片和给孩子读书时并不是随便拿来就用,这个片子、这本书一定要有节奏、有节律的,最好能简单一点,比如说一页就几行字。很多英文原版书都比较押韵,而且里面总会有一个音反复重复。刚开始你读的时候,孩子会跟你读,读几遍,你停顿一下,孩子也能跟着说出来。这样的书就比较好。
给大家推荐一套书《苏斯博士》。特别滑稽,小孩儿特别喜欢很滑稽的东西。我给女儿读的时候,读着读着她就开始跟我一起读。读到最后一个单词,我停下来,让她来说。或者翻过一页的时候,我就不读了,看着他,因为老是重复,她也能说出来。慢慢地,给她留的时间越来越长,多读几遍后,她几乎就能说出来了。
实际上英文比中文好学一千倍。一旦掌握了押韵,孩子很容易就把一本书读得非常好,这是我非常有感触的。
有的动画片和很多英语儿歌的语气怪里怪气的,好像就是为了将来孩子出去秀的时候能背出来。其实,这样对孩子的语音是有损伤的,孩子
学英语一定要培养语调、语速和节律。今天我们说话谁也不会怪里怪气,会用正常的语气说,而不是让孩子认为英语只是一种儿歌。
5~6岁宝宝如何
学英语关键点
* 自然拼读能力的初步培养
* 简单的音、形、义的结合
* 阅读兴趣的最初建立
到了K(幼儿园)阶段,可能要让孩子学一点东西,就是说可以做一些自然拼读能力的培养。听起来可能有一点点"学术",但是家长如果知道拼音的话,应该也能够知道这个意思。
刚才我说英文比中文好学一千倍,就是因为英文就像咱们的拼音一样,绝大多数单词都可以拼出来,所以说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练习拼读能力,简单地认字,简单地音、义结合。
我本人不太建议3~4岁的时候开始让孩子去拼写,这时候仅仅让他能够简单地做到音和义能够结合就可以了。读什么是什么意思,他基本能够明白就行了。5到6岁,要开始知道怎么写了。
另外就是阅读兴趣最初的建立。早些时候还只是激发,这个时候必须要开始让孩子建立一种阅读兴趣了,也要让他知道自己去阅读一些英文图书了。
接下来我们还有一些游戏,这里我想跟大家说一句,之前我非常不赞成让孩子很小开始写字,但是我们会发现,如果方法好,孩子也会非常开心地接受。
6岁以后的孩子学英语的关键点
*
英语语法干扰期--客观存在,耐心接受
* 学习曲线上升期--遵循自然规律
* 阅读体裁的广泛、阅读内容的初步理解
* 考级VS英语学习兴趣的保持--持之以恒
下面我们再来说一下,6岁宝宝如何
学英语。6岁的宝宝我肯定都会说一些英文了,但是说的时候,因为环境不够,肯定会出现语法的干扰期。比如会出现语音错误等等,这些都没有关系,都可以通过日后的其他活动或者游戏改正。
另外,要经历学习的曲线上升期(附图学习的曲线上升图)。4~5岁是一个上升,6~8岁是一个平线。这时候等于又在积累,通过拼音在积累,这时候不能放弃。8岁开始再往上又有一个飞跃。我们知道,孩子普遍在小学3年级有一个非常大的转折,语言水平通常也会出现大的转折。当然,这里说的是一个整体的规律。
所有人学英文,包括成人学英文的时候也会出现曲线上升的情况。比如,他的口语一直是某个水平,猛然间一夜起来他就有了大的提高。但是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积累,要不断地重复和积累。
接下来,希望孩子能够广泛阅读,对阅读内容充分地理解,保持英语学习的持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