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到2006年1月,我用了6个月完成我的考研历程。虽然我的专业核工程这两年工作很好找,并且工资待遇都不错,但是我还是准备要考研了。关于走过来的路,有一些经验要和大家分享。
其一,一定要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考研,为什么要进修,否则,在考研后期那种压力和干扰下无法坚持。
我考研的原因有二:
第一,我很清楚自己的专业水平,很清楚自己这三年多来对核工程专业掌握的程度,我至多能说出核物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反应堆的基本结构,热工水利、两相流的一些基本知识......至于更深程度的东西,我总是感觉一知半解或者一无所知,也许是人的本性,我总是想将我的专业搞精深。
第二,这些年的熏陶使我有那种李白式的"不平则鸣"性格,我很讨厌社会上有些黑暗的东西。我自己无法做到"为五斗米折腰",我只能做一个清贫的学者。
其二,目标,考研所需考虑的东西比高考要多得多,因而,不要听信所谓的"拿出高考的精神绝对能考上硕士生"的论调。每个学校所考的专业课不一样,因此就必须选准学校和专业方向,否则会出现"临阵换将"的危险,我本人就是一个例子。
核专业在全国高校中开课的本来就少,其中"211"类的学校就我们哈尔滨工程大学及清华、上交、西交有,另外还有几个研究所有这个专业,所以选择范围很窄。刚开始,我觉得,清华和我们校是首选,我们校考数学一专业课是《传热学》或者《工程热力学》。我就按清华的要求复习,他们考数学一专业课是《普通物理》,10月份时,要在网上报名了,我考虑到清华的专业课我复习的不好,就临时换了一个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他们考数学二和《反应堆热工分析》,因而这样由于数一中有很多数二不考的知识点,同时由于专业课不一样,从而浪费了非常多的时间。
所以,在复习之前,必须将所要考的学校和专业方向考虑清楚,选择好之后就不要再换,否则会浪费很多时间。
其三,有关复习策略及时间安排,这是成功的一半。
2005年3月开学后,我将所要选的专业选修课全部选完,这样,大四上学期我就只剩两门专业必修课,我就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考研,在这同时,我将数学课本一字不漏的看了一遍,同时看了看单词,由于我在大三下学期考英语六级,而六级的单词和考研但此有很多重复的,因而就没有看太多考研单词。
我的复习计划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7月末-9月末,这两个月的时间是用来搞基础知识,我们大一时用的数学课本是同济四版的《高等数学》和我们自己学校编的《线性代数》《概率论》,我把这几本书从头到尾一字不漏的看了一遍,并且课后题一题不落的作了一遍,买了本《文灯考研数学指南》和《文灯考研数学题库》,我每看完课本一章就把《指南》上相应的章节看完,看《指南》时,《指南》上的例题我先做,然后不会时再看解答,看自己为什么不会,我的感觉是《指南》太难。英语,我就背单词,我先将六级词汇背了个滚瓜烂熟,同时看了看我们的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把课文当成故事看。专业课,当时还是《普通物理》和《传热学》,我只是看了看课本,争取把课本的公式概念理解透彻。政治,我假期报了我们校一个基础辅导班(其各个科目都不用报任何辅导班)特别是马哲政经,必须理解,这对我们工科学生来说容易,但是毛概与邓论就比较麻烦了,但是在第一阶段,我并没有去记它,只是学其他的学累了就翻红宝书,第一阶段总共翻了两遍吧,争取混个脸熟。
第二阶段,9月末-12月10日左右,这个阶段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放弃的过程,同时不考研的同学要找工作,我也受不住诱惑,签了一个工作。
这个阶段,我把英语历年考题(97-05)做了一遍,同时买了本《石春帧220篇》做了八十多篇阅读,20多篇翻译,买了本新题型《曹其军新题型突破》这本书很好,做了一遍,同时,买了本《考研虫长难句分析》看了一遍,我的总体感觉是单词虽然背会了,但是在一个具体的句子中仍然不会,这就需要在一个完整的句子中看单词的意思,要理解句型。数学,我又看一遍《指南》这时,我已经改变了考研目标,由于考数学二,对于我这个复习过数学一的人来说数学二就显得简单多了,在看《指南》的同时,我又看课本,把课本和有些意思的课后题看了一遍。政治还是看红宝书,同时看《张俊芳2200题》两遍,我觉得看太多的政治试题没有太多用处,并且我当时看得题太多,有些蒙了,所以我果断的将《2200题》扔掉,看历年考研真题,同时认真思考透彻这些真题。专业课,我要到了原子能院的大纲,按照大纲(由于研究院不提供历年考题)复习!
第三阶段,12月中旬-1月13号
将以前的做错的试题或者不会做的试题看了一遍,又看考研题,查缺补漏!
来源:考研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