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说吟调(平仄歌)
汉文老师说:"开嘴平,合嘴仄",意思是:平声较长,仄声较裋。尤其是吟诗,平仄声的长短要特别分明。一般来说,平声字字音所占的时间要比仄声字长一倍。现在,我们就先来练习,民间诗社所流传的七言绝句吟调,并请留意平声和仄声的长短。
第一首平起(—表延长,=表节奏点)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首仄起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所介绍的,是七言绝句平起和仄起的"顺黏格",也就是唐朝诗人经验所来的"正格",以淡水李天印老师所传授的剑楼书房—赵一山夫子(一八五四∼一九二七)的秀才调来吟唱,吟调和谐,简单好记,活念(默记)在心,对大家吟诗和写诗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平仄歌的吟调,每一位汉文老师不一定相同,但是"大体"上并无差别,都有共同的原则可循。吟诗的时候,除了以平仄歌为基本吟调,我们还要随字音的"平、上、去、入"作高低起落的变化;另外"句读处",也就是"节奏点",考虑文意、呼吸等因素,看情形也会有移动,加上个人的体会,也往往造成吟调特殊的风格。这一些,我们留待后面才作更加详细的分析。现在,先来听吟诗,就用平仄歌作对照。
第一首平起—清明/杜牧("•"表示入声)
• | • | |||||||||||||||
(读) | 清 | 明 | 时 | 节 | 雨 | 纷 | 纷 | , | 路 | 上 | 行 | 人 | 欲 | 断 | 魂 | ; |
• | ||||||||||||||||
| 借 | 问 | 酒 | 家 | 何 | 处 | 有 | , | 牧 | 童 | 遥 | 指 | 杏 | 花 | 村 | 。 |
• | • | |||||||||||||||
(吟) | 清 | 明 | 时 | 节 | 雨 | 纷 | 纷 | , | 路 | 上 | 行 | 人 | 欲 | 断 | 魂 | ; |
• | ||||||||||||||||
| 借 | 问 | 酒 | 家 | 何 | 处 | 有 | , | 牧 | 童 | 遥 | 指 | 杏 | 花 | 村 | 。 |
第二首仄起—田家/范成大
• | • | • | ||||||||||||||
(读) | 昼 | 出 | 耘 | 田 | 夜 | 绩 | 麻 | , | 村 | 庄 | 儿 | 女 | 各 | 当 | 家 | ; |
• | • | |||||||||||||||
| 童 | 孙 | 未 | 解 | 供 | 耕 | 织 | , | 也 | 傍 | 桑 | 阴 | 学 | 种 | 瓜 | 。 |
• | • | • | ||||||||||||||
(吟) | 昼 | 出 | 耘 | 田 | 夜 | 绩 | 麻 | , | 村 | 庄 | 儿 | 女 | 各 | 当 | 家 | ; |
• | • | • | ||||||||||||||
| 童 | 孙 | 未 | 解 | 供 | 耕 | 织 | , | 也 | 傍 | 桑 | 阴 | 学 | 种 | 瓜 | 。 |
第三首仄起—山行/杜牧
• | • | |||||||||||||||
(读) | 远 | 上 | 寒 | 山 | 石 | 径 | 斜 | , | 白 | 云 | 生 | 处 | 有 | 人 | 家 | ; |
• | • | |||||||||||||||
| 停 | 车 | 坐 | 爱 | 枫 | 林 | 晚 | , | 霜 | 叶 | 红 | 于 | 二 | 月 | 花 | 。 |
• | • | |||||||||||||||
(吟) | 远 | 上 | 寒 | 山 | 石 | 径 | 斜 | , | 白 | 云 | 生 | 处 | 有 | 人 | 家 | ; |
• | • | |||||||||||||||
| 停 | 车 | 坐 | 爱 | 枫 | 林 | 晚 | , | 霜 | 叶 | 红 | 于 | 二 | 月 | 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