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中英语教学应该以课文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应运能力。教学过程尤其应该重视分阶段进行。
关键词 阅读 能力 经验 方法
在高中英语教材中,阅读性课文是教学的中心,是传授语言三要素和培养听说读写四会能力的最好的教学形式和综合教学材料。课文是进行阅读训练的重要内容,保持学生持久学习兴趣的良好途径,并且随着高中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提高,课文教学更加成为英语教学的中心。
在这里谈论高中英语课文教学,是因为考虑到以下几点:英语学习的小学、初中阶段因为考虑到学习者的生理、心理特点主要以句型及相应的操练为主,以听说为主。高中英语教材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再者,阅读理解试题在历年高考英语试卷中占很大比例,分值约占总分的三分之一。特别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课文教学与阅读训练配合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复习的成败。
在高中课文教学中既要学习语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和阅读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在课文教学中应该是内容统帅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孤零零地学习语言知识,而不重视在上下文和语流中学习,就不能学得活,学得广,学得深,学得扎实。功能教学法认为,句子必须在一定语段的情景中才能更好地显示出它的言语交际能力,句子结构的正确与句子运用的正确往往不一定相符。只有课文教学才是掌握语言的有效途径。只有把句型教学与课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把句型学到手,并能在真实的交际中灵活运用,培养言语交际能力。
在课文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为学语言而教授课文的做法,把课文教学提升到语篇的层次:了解课文的内容大意,划分课文段落,了解作者及背景简介,复述课文,缩写,等等。整体把握课文应作为课文教学在阅读方面的首要原则。教授课文应始终围绕课文内容或故事情节展开活动,通过几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掌握整篇故事梗概,逐步发展到能用自己的语言灵活、准确地进行复述、改写或速写。再这个过程中同时解决语言形式的训练问题,原则上仍是以内容为纲,即在教师的指导下使某些重要的语言点带上一定的情节,而这一情节又与整篇内容有密切联系,成为对课文内容的解释和补充,形成大情节套小情节,以小情节丰富大情节,教学双方都沿着课文内容这条主线开阔思路,正体现了课文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
在课文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特别在高一、高二阶段。在教学中应考虑学生由浅至深,由外而内的认识规律。高二册英语在高一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课文教学的份量和力度,课文篇数增加,篇幅加长,围绕课文内容设计的阅读理解练习的数量也不断增多,题型也更为丰富多样。在教学中,把这些材料重新排列组合,引导学生培养积极主动思维以至深层次理解作者意图和文章主题思想的能力。例如,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既可以体现和培养不同层次的理解水平。学生初步读完一篇文章后,教师应提问一些表层理解类问题,包括文章中明确提及的人物,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或顺序,比较异同、因果关系、人物的性格特点等。这类问题只要求学生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机械地重复文章中的重要内容,使课文内容再现,其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促进课堂师生间的交流,是进行较深层次的逻辑思维和表达思想的前提。
深层理解的问题需要学生利用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借助已有的背景知识,透过文章表面的文字信息去推断和理解作者的意图、文章的主题或预测后续事件等。这些问题包括引导学生猜测作者未提及的事实,概况文章的中心思想,猜测文章中叙述的某个行为可能会引发的另一个行为,比较人物、时间、地点等方面可能会存在的相同或不同之处,猜测人物言语行为的动机和人物的本质,根据上文预测文章的结局,以及推测作者所运用的比喻性语言的实际含义等。还有一些评价性问题要求通过课文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对比阐述自己的观点。有些观点本身是正确的,但仅就阅读材料而言,却是一些干扰因素。
目前英语教学要求讲练结合,以练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主。在阅读课教学中也就要求加强学生主体参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做的不仅仅是对语篇内容和语言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积极创设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条件和氛围;给予学生明确的阅读目标,并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动力和能力;鼓励学生表达、交流阅读体验,让学生读有动力,读有方法,读有创造,读有个性。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的人。
为达成以上目标,就要优化阅读习惯,消除参与障碍,创造参与条件。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先决条件。针对高一新生阅读速度普遍较慢且无法独立读懂阅读课内容的特点,教师必须给予阅读方法的指导。首先要养成看读的习惯,训练学生从声读过渡到看读,培养其直接理解书面意义的阅读能力。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训练学生看读。第一,可使用投影仪进行训练,让学生先从快速看图入手,接着是词语,句子,然后上升到文章的训练。第二,进行限时训练,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一篇文章,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理解的能力。其次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以课文为材料,训练学生划分意群,并按意群阅读,这样既能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又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理解的内容上。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高中二年级英语教学的侧重点。在这一阶段既要重视"量",又要重视"质",也就是要正确处理精读与泛读的关系。课文教学的精读既要求理解内容,又要求掌握语言现象,重视质的要求;泛读则只要求读懂或基本读懂,但要求一定的速度和阅读量。正确处理好"精"与"泛","质"与"量"的关系,要体现在量中求质,保质保量,防止把精读理解成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把泛读理解成根本不需要教师指导而让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
就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而言,学生必须将阅读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外读的越多,词汇复现率越高,对单词和词组就越熟悉,阅读的速度就越快,理解力就越强,进而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对学生来说课内阅读的时间和阅读量都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的时间和阅读量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受限制的。更重要的是,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具有更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学生不为"应试"而读,不必为分数而读,这样的阅读才是更具真实意义的由主体自我发起、自我体验、自我评估、自我丰富和自我提高的阅读,才是更高层次的主体全面参与的阅读。
课文是阅读的好材料,但仅仅有课文是不够的,分析近几年来高考阅读理解题可以看出,阅读理解考察考生在语篇层次上运用阅读策略处理信息的能力。测试点涉及表层信息理解,语篇目的辨认,信息主题判定,事实和观点区分,语段在语篇中的功能判断,以及根据上下文理解语、句、段等。这就决定了在课堂教学中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所负载的信息都应该是学习和讨论的重要内容。从近两年高考中可看出阅读理解的话题客观上要求我们在阅读训练中涉及的话题要丰富,要侧重于从阅读中搜寻信息,思维、判断的难度和深度要逐渐加大,教师应把握住高考阅读理解的难度、深度,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为实现拓宽阅读面,增强阅读能力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探索一些有效的方法,如"学一带四"的方法,即每学一篇课文,带上四篇同步阅读理解,在一节课内限时完成。一开始可学一带三、学一带四,学生读速提高后,可学一带五或六。而且这种方法中可以把一篇作为语言学习的材料,其余几篇重在理解。
在高一、高二阶段培养了正确的阅读习惯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之后,进入高三,首先制定整体规划,使复习有系统性。作为教师应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势,使阅读训练做到有的放矢:把考生对语篇的领悟能力作为检测的重点和基本点;选材更趋多样化、现代化和生活化;更注重突出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特点;逐年大幅度增加阅读量,提高对阅读速度的要求;加大了阅读材料的文字难度。针对上述趋势,在阅读教学中就应注意: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以掌握了阅读基本功为前提的,不能认为做大量的阅读题是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办法,也不能把阅读训练的中心侧重于材料后的题目,而不是对材料进行篇章结构的分析。
因此,高三阅读训练应该有其适当的方法:首先处理好选修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词汇能力,进一步加强语篇意识。其次要适时、适量地进行阅读训练,要解决好阅读速度与理解准确度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处理冗余信息,快速捕捉有效信息和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不仅要注重阅读训练形式,而且要对阅读方法和技巧加以指导。再次,要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因素,不能让学生认为阅读的目的就是解答阅读材料后所附的问题,从而形成思维定势,失去阅读兴趣。另外,在选材和训练方式方面也要做到生动、有趣、多样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要不断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以做出调整和改进。对学生要进行模拟训练,使之培养应试的信心和阅读训练的毅力。
总之,高中英语课文教学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坚持探索,用科学、高效的理论指导时间,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书目: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
资料提供:英语教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