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14 Festivals
学生情况分析
本单元的设计与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经过高一上半学期新教材学习基础之上。学生已经逐步的适应了在活动与任务中学习英语以及如何处理语言知识与活动开展的关系。并且,他们也已经形成并培养了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I、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Festivals”。它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学生很感兴趣。通过学习可以丰富学生关于节日的知识;加深对外国节日文化、风土人情的了解;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Warming up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提供三幅不同节日的图画引出本单元的中心话题,同时提供了三个有针对性的问题。第二部分设计了Pair work。通过图表填写让学生区分中国的传统节日与别国节日的异同。目的在于激活学生已有的节日背景知识,引出主题,为以后几堂课学习热身。
Listening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设计了“Mardi Gras”、“Ramadan”以及“Easter”这三个节日的听力材料,这部分的“听”为下第二部分Pair work中语言的输出起着引航作用。
Speaking提供给学生“Peace Day”(和平日)、“Happiness Day”(幸福日)、“Friendship Day”(友谊日)以及“Nature Day”(自然日)四份材料。整个活动以说为主,既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创造力。
Pre-reading围绕我国传统节日——春节,设计了四个问题让学生比较我国的春节与西方圣诞节的不同之处,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参与到主题教学活动中,激发起学生想了解更多节日的好奇心,为下面的学习“Reading”作铺垫。
Reading是一篇介绍Kwanzaa(宽札节)的说明文。介绍了Kwanzaa产生的背景、庆祝的方式及创办的宗旨。全文分四个部分:①介绍Kwanzaa的产生背景。②列举Kwanzaa的七条原则。③交代Kwanzaa的庆祝时间及方式。④揭示节日产生的宗旨。学生们不仅了解了Kwanzaa(宽札节),而且也领会了举办各种节日的意义。
Post-reading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设置了四个问题。问题的设计由表到里、由浅入深,帮助学生了解节日文化的意义,激发他们探究节日的真正内含。第二部分正误判断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领悟文章。
Language study分词汇和语法两部分。词汇部分的四个句子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掌握所学单词的正确用法。第二部分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掌握情态动词 “must”, “have to”以及“have got to”的用法。
Integrating Skills部分包括以下几个内容:①阅读训练。通过阅读和回答5个问题,学生们更好地了解 “Earth Day”, “Martin Lather King, Jr Day”, “Day of the Dead”以及 “April Fool’s Day”的有关信息。②创建自己的节日。让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创建出自己的节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③描述自己的节日。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④写一封邀请书。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又锻炼学生的组织活动能力。
Tips就如何写邀请书作了详尽的说明。提醒学生要带着这些问题来写,指导学生更好地运用读写策略优化写作方式,掌握写作技巧。
Checkpoint 14分两部分。简要地总结了本单元的语法重点并鼓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本单元的词组,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 本单元的生词和短语。2、 情态动词用法。3、 了解国内外节日;学写邀请信。
二、难点 4、 国内外节日知识。5、 学会使用表达自己看法和观点的句式。6、 开放性话题的讨论。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并掌握情态动词must, have to, have got to。
2、 熟练掌握与节日相关的单词和常用表达法。
3、 学习并掌握一些表达自己看法和观点的句式: I think…, No (fighting) or (crimes) are allowed. People will use…
4、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 情感与态度:
1、 通过开展同桌活动、小组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体精神。
2、 通过师生互动,加强教师的亲和力,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和沟通。
3、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诱导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文化意识
1、 了解外国节日,认识到节日是一种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2、 通过中外节日的比较,加深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了解。
四、 学习策略
(一)认知策略
1、 观察、发现、归纳所学语言材料中的语言规律并加以应用。
2、 在听和读的过程中,借助情景和上下文猜测词义、概括段落大意。
3、 借助图表等非语言信息进行理解或表达。
(二)调控策略
1、 借助多种媒体拓宽学习英语的渠道。
2、 做好预习作业,制订学习计划。
3、 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完善学习方法。
五、 交际策略
1、 利用讨论、辩论、对话等形式,创建真实的情景,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提高英语交际的能力。
2、 借助手势、表情等非语言手段提高交际效果,克服交际时的语言障碍。
六、 资源策略 借助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因特网等多种媒体,获取更广泛的信息,拓宽所学知识。
七、 任务型策略
1、在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验和学习语言。
2、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获得和积累相应的语言学习经验。
3、完成探究性、开发性和实践性的任务,使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
▲教学计划:
本单元分六课时:
第一课时:Warming up;
第二课时:Speaking;
第三、四课时:Pre-reading,Reading,Post-reading;
第五课时:Language study;
第六课时:Integrating skills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Warming up
这节课的重点是引出本单元的话题——节日。中心任务:The Students are to talk about their familiar festivals.
1、呈现
1)(图片或录像带)观看2004年春季联欢晚会,从视觉上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重温刚过的春节,捕捉春节的信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后,学生对春节有了更深的体会(问题:Why do people gather in the hall? What’s the theme of this festival? When is the festivals held? How do the people
celebrate it? Why do the Chinese
celebrate it? Do you like it? Why or why not? )
2)(图片或VCD)展示更多的节日图片,让学生猜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
2、了解节日。
1)看图讨论。看书上的三幅图片,让学生小组讨论下列问题:Do you know the Chinese names of the festivals? Do you know which countries the festivals come from? What are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s doing? Why are they doing this?
2)复述图片。目的加深对三个“鬼”节的了解。
3、比赛。小组比赛。看哪一小组能说出最多的节日。
提示:1)中国传统的节日。
2)国外节日。
3)中国现代节日。
这一活动既能反馈出学生的节日知识,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4、完成图表。小组活动。书上第二部分,比较中国传统节日和外国节日,目的是使学生获取更多节日的信息。
5、听力训练。听三份国外节日材料。听前先让学生看三张图片、浏览听力材料,以抓住有关节日的主要特征并预测所听信息。
1) Pre-listening。What are the Chinese names of the three festivals?作为听力训练的热身运动。
2) While-listening。学生根据图表填写所缺内容。目的锻炼学生抓关键词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3) Posting- listening。问题:Which of the three festivals do you like best ? Why ?加深了解所听的三个节日,比较
生词表: